第173章 繁荣伯力_明末: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
小牛吧 > 明末: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 > 第173章 繁荣伯力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73章 繁荣伯力

  郑毅北上,虽然没有打算惊动沿线的那些村庄,但是毕竟大雪不是将门堵得都出不来了。

  他这一路,经过布库拉、阿珀达理、艾翁、和谈、呼啦喀等地,都被附近的村落的汉民或者是当地部族看到了,这些人热情的将郑毅迎到自己家中,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,烧好开水给他们喝,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感激之情。

  短短的一年或者半年的时间,这些人都已经实现温饱,而这一切都是郑毅这个大都督给他们带来的。

  就算是野人也有心,也知道表达感恩,他们用蹩脚的中原话表达着满心的激动和感激。

  郑毅也只能放慢脚步,与这些人亲切交谈,询问他们是否还有需要帮助解决的事情。

  出门的时候,这些人都会给郑毅的车队塞上几件皮子,有的甚至塞上几个鸟蛋。

  东西贵重不贵重先不说,仅仅是这份心意,就可以让郑毅满是感动。

  他的辛苦没有白费,这些人的日子能过好就是他最大的心愿。

  最初他就是想要争霸四方,将华夏打造成日不落的霸主。

  但是一年多来,他见过了太多的苦痛和无奈。

  如今,让华夏复兴还是要做的。

  但更重要的是,让这个时代的人改变命运。

  虽然这个目标会拖慢他的计划,但是那又怎么样呢?

  人生一世,不能学着秦始皇做表面文章,实现真正的统一是必须要有所牺牲的。

  他如今才不过二十五岁,二十六岁都没到,按照活到八十岁来说,他还有五六十年的时间。

  这五六十年的时间,他相信依靠复兴号,他有能力让整个世界发生变化,实现华夏复兴的目标。

  既然如此,又何必一心求快,却放弃了更应该去做的事情呢?

  就算他利用复兴号打造出来个大大的华夏又如何?

  不能让所有人过上好日子,到底还是空中楼阁、顷刻就会破灭。

  百年之后,一样会遇到更大的危机,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。

  如今看到这些人能在严寒的冬日,在温暖的房子睡觉,出门能够穿上冬衣,饿了能够填得饱肚子,难道不是更有意义的事情吗?郑毅觉得这些事情都是必须要做的,不然复兴计划根本无从谈起。

  和罗城,位于乌苏哩江下游,如今常住居民已经达到八万多人。

  在关外已经算是很大的城镇了,各类工坊都在加班加点生产。

  这里经过几个月的努力,与伯力城之间已经通了铁路。

  郑毅到的时候,蒸汽机车正在清理好的铁轨上冒着浓烟缓缓前进。

  确实是缓缓前进,速度也就是几十公里每小时吧,也就是比马稍微快一点。

  后面拖着一溜的车厢,车厢里面都是装载的各类物资,会通过铁路线运输到各个节点城市。

  然后装载上从其他城市的物资再回到这里,由各级部门将这些物资发往村镇。

  进入到千家万户之中,让他们冬日的生活会更加的丰富一些。

  郑毅在河洛镇的议事大厅,也就是和罗县衙门。

  与派驻在当地的官员进行沟通,了解当地的物资储备情况和民生事务。

  这里还是做得很不错的,他们自己在冬季也不停的开拓食物来源。

  乌苏哩江上,到处都是凿冰捕鱼的团队,这些水产会送到饭桌上。

  处于山谷中的各个养殖场,也能基本上实现肉蛋奶的自给自足。

  郑毅去到养殖场参观的时候,发现那边的小猪仔都睡在炕上。

  负责养殖场的那些人,睡觉都是抱着猪仔或者羊羔睡觉。

  这种场面也是让他忍俊不禁,同时也能反映出大家的尽心竭力。

  奶制品的出现,解决了很多人的营养问题,能够让他们更好渡过寒冬。

  虽然不如后世一样,各种的杀菌设备、提纯设备都有,但也足够暂时解决营养问题了。

  高温煮开,同样能够杀死大部分的寄生虫,在当前这个时代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。

  另外就是和罗太阳暖棚的建设,郑毅也进去参观了一番,发现搞得还是不错的。

  嫩绿的蔬菜在双层玻璃的暖棚之中健康的生长,为冬日增添一抹动人的生机。

  可惜玻璃产量一直在增加,但是用到玻璃的地方也太多。

  还不足以遍地都建成暖棚,反季节蔬菜也不可能普及到每家每户。

  这都需要时间去发展,都需要工业和技术的一步步提升。

  他已经对此感到很满意了,如果没有复兴号基地车和相关的附属建筑,他想在这片蛮荒之地搞成如今的局面,那除非是他全能全才,不然的话他只能望着冰雪呜呼哀哉。

  让他穿越到这里,可能也是有目的的。

  不然的话,他怎么施展开拳脚呢?

  伯力城,如今已经代替商汤城成为整个内外东北的中心。

  跨着江口,伯力已经发展成为横跨江口三面的巨大城市。

  这种的发展速度,是郑毅都是没想到的,毕竟这里满打满算也不到一年。

  江口东部是居民区和工业区,每日从这里生产出来的商品能装满数百节车厢。

  江口西南则是商贸区,与抚远城仅仅只有不到十公里的路程,联系着内三江与外三江的商贸交流。

  江口西北是农牧区,与古鲁河卫诸多的村庄联系比较紧密,这边主要是农产品的供应。

  曾经的黄草滩已经成为他在岸上辖区最大的养殖基地,牛羊数以万计、鹿群飘落如花。

  整个伯力的肉蛋奶都是西北部这片巨大的区域在供应着,让每家每户都能吃得饱饭。

  伯力城现在有民五万七千多户,合计常住局面十七万八千九百六十七人。

  这是前段时间刚统计出来的数据,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关外最大城市。

  或许中原,也就只有京城等少数几个地方能够比得上。

  在伯力城中,有汉人,有喔集人、有虎儿哈人、有山丹人,也有苦夷人和虾夷人,如果要是详细划分民族的话,可能至少拉出十几个民族来,但是相处的都是很融洽,大家见面也都是亲热的打着招呼。

  来自不同地方、不同民族,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,但是他们都很喜欢现在的生活。

  每天早上,伯力城的集市,都能听到各种味道的中原话在讨价还价。

  进入到工坊之中,也能看到各族人口在辛勤的工作。

  可以说他们是关外最早一批转化为工人的。

  用娴熟的技艺,为这片土地忙碌生产。

  郑毅在伯力呆了几天,对现在的发展状况很满意。

  这都是魏来等人的不懈努力,让伯力能成现在这个状态。

  一列火车从鲁东城进入伯力车站,车厢打开,一堆张牙舞爪的帝王蟹掉了出来。

  这些蟹都是新在鞑靼海峡捕获的,然后装车运输到伯力城这边。

  鲁东到伯力,差不多也就五六个小时的车程。

  是以这些帝王蟹还是生龙活虎的挥舞着钳子。

  负责接货的各族青年,娴熟的将这些蟹装到哒筐之中,然后一筐筐的放在马车或者驯鹿车上,将它们运到各个餐馆和水产市场,或者是专门处理和加工帝王蟹的工坊,将这些帝王蟹进行清洗、分割、腌制,加工成可储存的食物。

  郑毅没着急走,带着人绕着这列车转了一圈,很多车厢里都是冰的硬邦邦的海鱼。

  甚至还有专门一节车厢拉得都是金枪鱼,这些东西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弄来的。

  更有一节车厢,拉得都是处理过的海象,长长的海象牙还在外面露着。

  都是冬季在海中或者海边捕获的,会进入各个工坊和餐桌。

  倒也不是郑毅不限制捕捞,是现在完全没有限制的必要。

  按照海洋现在的生态来讲,他们如今的技术,就算是捕十年也不会影响生态。

  他何必这么早就限制呢?限制以后亏待的可是他治下老百姓的肚皮。

  郑毅转了一圈,告别魏来等人,带着人登上前往鲁东城的列车。

  今年的过年要在东洲岛过,顺便为自己解决一件人生大事。

  不解决也不行了,他先上车但没开好,闹出人命来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iaoniu8.com。小牛吧手机版:https://m.xiaoniu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