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七十章 对诺奖的探讨(二合一)_我在大学当校长
小牛吧 > 我在大学当校长 > 第五百七十章 对诺奖的探讨(二合一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五百七十章 对诺奖的探讨(二合一)

  很多人说诺贝尔奖是西方人操控,不带中国玩的。

  但实际上诺贝尔六个奖里面,和平奖是被玩坏的,文学奖也差不多,经济奖暂不讨论。

  自然科学领域的物理学奖、化学奖、生理或医学奖这三个还是很公正的。

  你要真破解千年世界难题,或者百年世界难题,还能得到验证,你看能不能得奖?

  要是这都不能得奖,那诺贝尔奖评审会都会遭到全世界科学界的质疑,这也会降低诺贝尔奖的含金量。

  “其实也不是没有中国人,只是中国国籍的……”陈灏犹豫了下。

  任弘哑然失笑,面色复杂地道:“校长是说高锟高先生吧?”

  陈灏点点头。

  高锟这个人名点出来,在座的都是搞学术研究的,自然没有人不知道这位“光纤之父”。

  高锟,英籍华裔,汉东省金山县人(今魔都市),华裔物理学家、教育家,光纤通讯、电机工程专家,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,被誉为“光纤之父”、“光纤通信之父”和“宽带教父”。

  2009年,因在光学通信领域光在纤维中传输方面的突破性成就,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。

  但对方是英籍的,他的成就受益的是全人类,但他一生为之效力的却是港岛和英国。

  秉着死者为大的理念,众人跳过这个话题。

  许晨阳提道:“其实不止高锟,华人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不少,比如丁肇中(美籍)、李远哲(获奖时美籍)、崔琦(美籍)、朱棣文(美籍)、杨振宁(获奖时美籍)、高行健(法籍)几位。”

  “晨阳这句话天真了。”陈灏看了许晨阳一眼,轻哼了一声。

  “华裔和华侨不一样的,美籍、在美国的实验室、用着美国的资源和平台,这种得到的诺贝尔奖,哪怕后面放弃美籍回到中国也跟我们没一点关系。”

  华人在另一种角度也是所有中国人的统称。

  而华裔则是有着中国血统的外国人,

  华侨是有中国国籍的在国外定居的中国人。

  要是分不清华人华侨华裔的区别,只需要记住有中国国籍在国外的就是华侨。

  许晨阳讪笑一声,在座的几人都有留洋经历,只有郑强是去日本留学了三年,不包括布尼尔教授的其他几人都是在美国留学过。

  看着气氛有些消沉,任弘教授沉思了下,开口道:“为什么诺贝尔奖自然科学领域没有中国人呢?

  我觉得科学领域的成果就是摘桃子,越前面的人越好摘,因为桃子就在树的最下层,等下面的桃子摘完了,中间的桃子就要爬树或者爬梯子了,到最顶上的桃子怕是爬树爬梯子都很难摘到了。”

  “前几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大都是给了物理粒子发现者,这是一波摘桃子的,等到国内要建设大型对撞机的时候,杨老为什么反对?

  某方面的原因是:桃子已经摘完了,现在再去建设大型对撞机去发现新粒子,难度太大了。除非有新的方向出来,那又会有一波成果。”

  “如今的科研,梯子的成本太高了,前几年物理奖的那一拨人,都是依托了欧洲的那一套新设备,国内压根没设备,自然不可能有发现,建设这一套起码200亿!”

  “1996年,宝岛的gdp总量是中国大陆的三分之一,日本是我们的6倍多,美国是我们的二十多倍,可想而知我们当时中国的科研经费才有多少?人均科研经费更是少得可怜,很多研究机构也就能发点工资让人别饿死了。谈何搞科学研究?”

  说到后面,任弘的语气有些振奋。

  “上个世纪末,因为改革开放,中国经济开始腾飞,直到本世纪国内科学界才开始有点钱,2010年之后更是大规模投入,也能看出国家对科研的重视在逐年上升。”

  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近些年中国科学界也有不少的研究走在世界前沿,乐观的看,或许在20年之后,有很大概率我们国家会涌起一波诺贝尔获奖热潮!”

  为什么说是20年后而不是现在呢?

  因为诺贝尔奖的评审有非常长的滞后性,不是说你有一个大的突破立马今年就能获奖,而是要得到验证,证明这个的确可行。

  有人曾经统计一份数据,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从出成果到得奖平均时长是18年。

  所以可以看出,这个时间差还是不短的。

  对于任弘教授的观点,很快有人跳出来反对了。

  “我不太赞同,有些过于乐观了。”方浩森教授把杯中的啤酒一饮而尽,然后沉声说道:

  “在2000年之前,日本历史上一共只获得过9个诺贝尔奖,但在2000年到2019年的19年里,日本一共获得19次诺贝尔奖,堪比一年一个!”

  “为什么日本能够连年斩获诺奖呢?”方浩森凝视着众人,似乎想要得到一个答案。

  为什么中国近些年一个只诞生两个诺奖,而隔壁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国家却有19个呢?

  说起来有些嘲讽,但其中还真没黑幕,获奖的都是物理学奖、化学奖,这类的自然科学奖没有运作的空间。

  最后,他的目光落在郑强身上,“郑校长,您是去日本京都大学留过学的,这个问题您应该体会的更深刻。”

  躺着也中枪的郑强忍不住苦笑一声,回忆起当初的留学经历,还有近些年也去日本访问过。

  “我想了想,简单概括日本能够成为诺奖常客,主要有两大原因。”

  “1、日本政府对教育和基础研究长期稳定的支持。搞科研的自然都是奔着成果去的,而这个出成果的时间需要多久呢?也许顺利的话只需要三五年,但是不顺利的话,可能要五年,甚至是十年、二十年也完全可能。”

  说到这里,郑强脸上有些黯淡,“咱们国家的科研体系你们也知道,要是没出成果别说五年,三年可能就被取消基金投入了,取消团队重新开始另一个课题,日本这方面的投入和建设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。”

  “2、日本有体制优势。日本属于西方世界的一员,很多科研都是与英美一同参与的。信息互通,资源共享,人财物交流,设备互相使用,这点就对咱们国家不太友好了。”说到最后,郑强叹了口气。

  至于为什么不友好,不用说几人也明白。

  设备禁运,信息封锁,实验室也不对中国开放,至于什么国际合作的大项目更别想参加了。

  不夸张的说,基本上任何高精尖的东西都要自己从零开始建设。

  最后,郑强一脸古怪地说道:“这些年日本人的获奖热潮主要得益于过去的人留下的财富,随着日本老年化的加重,这个趋势或许会慢慢降下来。

  而且我看了一些数据统计,日本的论文数量是全球唯一正在减少的国家。”

  正常来说,一个国家的论文数量可以体现出该国的科学发展趋势。

  在过去的学术界,日本是亚洲唯一的牌面。

  但这些年日本老年化加重,在高校已经能够明显看出来了。

  10个研究生,至少有5个中国留学生,甚至有些严重的领域,10个研究生,可能有8个,甚至9个都是中国留学生。

  尤其是到了博士阶段,中国留学生的比例远超本国。

  有些教授也是中国人,夸张的时候手下研究生全是中国留学生,教授也懒得用日语,上课直接全程中文了……

  “日本的现状非常值得警醒,中国在许多地方走的是日韩的老路,比如老年化这点在我们国家以及很严重了。”方浩森先是提了一嘴这个,然后严肃地接着道:

  “为什么我说任教授的观点过于乐观?因为日本能够成功就像郑校长所说,主要还是日本政府对教育和基础研究长期稳定的支持,这点上我们国家非常需要学习!”

  话锋一转,方浩森有些悲观地说道:“可是咱们国家是什么情况呢?生化环材都是天坑专业,多少人本科毕业就跳槽?那些读研生化环材的大多是想通过冷门专业上名校,而真正做科研在中国是件很困难的事,家里条件不好只能尽快工作,现在拿不到诺奖,未来就拿诺奖?拿肯定会有,但是会有一个热潮我觉得不太可能!”

  方浩森教授这句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。

  有时候,想专心做一件事情并不容易。

  问题不是你坚持不下去,而是有各种外界因素阻挡你。

  陈灏听着这些话,总结就是郑强太乐观了,而方浩森教授太悲观了。

  可能还是两人的经历不同,也许是方浩森教授之前在北航的时候,在科研上遇到了一些龌龊、肮脏的事情。

  就像许晨阳当初一气之下重返美国一样。

  看着许晨阳点点头,一副非常理解方浩森的样子,陈灏觉得也该到自己发言的时候了。

  “咳咳,听了郑校长和方教授的发言,那我也简单说几句。”

  陈灏一开口,其余七人的视线都移动过来。

  “老郑说得言之有理,方教授说得也没有错,那实际上呢?”

  “我觉得指导思想错误是中国科学落后的根本原因。总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,要能成功才怪。”

  “所以,中国科学要崛起,就必须要独辟蹊径,走自己的路。”说到最后,陈灏声音高涨,目光格外笃定。

  “那应该走什么道路?”许晨阳急不可耐地追问道。

  “至于什么道路,我不知道,上面也不知道。所以一直在探索中,探索一条适合我们中国教育、中国科研适合发展的道路。”

  说到这里,陈灏脸上露出笑容。

  “光华作为一所私立大学,制度灵活,我们可以为国家试个水,成功了自然最好,失败了也能获得一些经验。”

  “但我觉得我们能成功,为什么?”

  陈灏的目光从任弘教授、方浩森教授、陈冲教授、朱晨教授……一个个脸上搜过。

  “因为理想我们汇合在光华,也因为这些理想,因为你们,我觉得我们一定能够成功!”陈灏掷地有声地说道。

  “不说这些虚的,讲些实际的!首先一定要重视人才、重视科研!我国人才流失严重,光是美国硅谷地区就有高达两万名清华大学的学生,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一个数字!所以,关于光华大学未来的战略发展会注重在以下几点……”

  原本的接风洗尘,渐渐变成了一场辩论,再等到陈灏上场,辩论又转变成演讲。

  陈灏高声阐述着,其余几人则是静静聆听着。

  很多人觉得诺奖无所谓,但诺奖终究是科学界的高度。

  就像奥运会,当中国队拿下第一名后,对奥运会的想法便会淡下去。

  中国一定要拿下诺奖,而且还不只要一个!

  当获得诺奖数目超过美国时,我们也可以无所谓地说,不需要这玩意证明自己。

  因为那时候,不是我们拿不到,而是不屑于去拿。

  ……

  大年初十。

  那顿海景烧烤已经是两天前的事情了。

  西北地区,金城。

  周和年坐在沙发上,望着身旁这个熟悉的环境。

  一股落寞涌上心头。

  “这么多年了,这就要离开了啊……”他低声叹道。

  只是这时候,一道不和谐的声音应声响起。

  “爸,不是我说,金城有啥舍不得的?我早说要把您给接过去,您就是不愿意!”

  “鹭岛也挺好的,挺适合养老,距离鹏城也就一小时的事情,到时候我有空就多看看您。”

  说话的是一个短发青年,叫做周浩博,是周和年的独子。

  原本老周还一副有气无力地模样,一听到身后这话,顿时勃然大怒。

  转过头,劈头盖脸地训斥道:“孽子!你说啥!你老子在金城待了这么多年,没有感情的吗?养你长大、供你读书都是靠兰大发的工资!”

  “瞎说,兰大工资能有多高,再说了,您要是当初愿意接受魔都、姑苏那里的学校邀请,咱家的日子说不定过得比现在更舒服。”周浩博撇撇嘴,没心没肺地说道。

  “爸,你就是太固执了,好在您现在想通了,我也放心了。”

  周和年这被气的,直接抄起桌上的一个苹果砸了过去,然后再握着一个扫把在客厅追着周浩博打。

  “今天我就要大义灭亲了,打死你这个孽子!”

  “哎哟,爸,你就别打了,你又追不到我,别把自己给累坏了。”

  “……”

  最后还是被张雪梅出来调解两父子才停下来,大眼瞪小眼,都觉得自己没错。

  本来今天就要离开金城去鹭岛了,临走前有些不舍,毕竟在这里待了不少时间,以后十有八九也不会回来了。

  可没想到后面被周浩博给气得,直到机场他还没缓过来。

  一脸的阴沉,仿佛每个人都欠他一百万一样。

  飞机降落。

  周和年和妻子张雪梅两人拖着行李箱走在航站楼里。

  作为光华大学以光华学者引进过来,不说薪资待遇,在对待上至少也是极高。

  原本光华那里说要派人接机,但是被他拒绝了。

  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学者、一个普通的教师,只不过有些幸运弄出了一些成果,没必要特别对待。

  可是当他走到出站口。

  看到一个年轻人站在人群中,一脸欢喜地朝他挥着手。

  “周教授,这里!周教授!”

  周和年和张雪梅对视一眼,然后走过去。

  板着一脸臭脸,语气不善地问道:“你怎么过来了?不是说不需要特别对待吗?”

  姜林也不介意周和年的态度,嘿嘿一笑地从周教授和张雪梅手中抢过行李箱,边走边说道:

  “周教授你放心,您的想法学校是100%配合,所以这次接机,是出自我个人的立场,并非代表学校来接您。”

  听姜林这么一说,周和年冷哼一声,脸色依旧不变。

  只是稍稍缓和许多。

  走在姜林的后面,周和年突然想到当初对姜林说过的一句话。

  顿时陷入了沉思。

  “好像这么做也不是不可以……”

  ps:求推荐票,求月票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iaoniu8.com。小牛吧手机版:https://m.xiaoniu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