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9章 第 229 章_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
小牛吧 >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> 第229章 第 229 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29章 第 229 章

  家中私刑,把“多余”的长子送入宫,用血脉族氏链住他,让他为家里谋富贵。

  何其狠毒。

  此间,兴许少不了黄氏的离间挑唆、恶毒出计,可归根结底,还是那不配人父的畜牲私欲为己、心狠手辣。

  都不是什么好东西。

  房中久久默然,裴少淮不知说些什么为好,只得静等萧内官自己慢慢平复。

  灶房那头的炊烟渐渐淡了,萧内官鼻子很灵,知晓到了晚膳时候,他提提下裳起身,道:“洒家所言,皆有迹可循,大人必有法子印证。”微微躬了躬声,抱歉道,“今日贸然过来,说了些不合时宜的话,给裴大人添扰了。”

  话已说完,接下来就看裴少淮如何拿主意了。

  临走前,萧瑾忍不住多提了一句,道:“东宫有恶奴仗着殿下仁厚,作威作福,大人若有心料理,也请留他们一条性命。”顿了顿,补充解释道,“殿下性子太过温仁了些,心里记人好。”

  不记人奸险。

  “萧内官何不自己动手?”

  “内官虽带个‘官’,究竟不过是奴婢,做得多被人防得也多。”

  萧内官走后,裴少淮仍留在会客堂静思。

  黑夜降临,灯下有诡。

  萧内官今夜的一番说辞,裴少淮信了三四分。皇帝想传位东宫,胡、王图谋拿太子当枪使,这两点总归是不假的。

  裴少淮隐隐觉得,南下时遇到的对家又蠢蠢欲动,要露出狐狸尾了。

  对家作乱的手法,多是隐密不知不觉的,明晃晃跳出来的人,极可能只是他们摆弄的棋子,用来混淆视听。这一回,裴少淮不再单打独斗、轻举妄动。

  南居先生说得没错,青青一片,等到收成的时候,荑稗自然会显露出来。

  ……

  从礼部翻到记录后,裴少淮让长舟去了一趟京畿南郊外的萧庄,不是为查实萧内官的身份,而是想知晓萧内官如何处置“家事”。

  “老爷让找的那户人家,听乡里说,早几十年前就没了,说是男人累倒在徭役里,抬回来没两天就咽气了,彼时他儿子岁数不大,被族亲们吃了绝户,寡母带着儿子改嫁去了高庄。”长舟说道,“我又跑了一趟高庄,黄氏早些年也没了,她儿子改姓为高,家里没田亩讨不着媳妇,给人当了上门女婿,靠上山砍柴烧炭为生。”

  看来,萧内官早早给其父“送了终”,随后便收手了。

  长舟又道:“乡里还说,因无人祭拜上香,男人的坟被荒草掩了去,荒年时,有流民从保定府涌入,朝廷准允开荒,这坟头只怕是早被人给掘了。”

  听长舟讲完,裴少淮仿佛能看到,一个新入宫的少年小太监,谨小慎微求立足,一分一毫地积攒奖赏,等手有余力后,毫不留情地反扑回去。

  ……

  ……

  上元节这一日清晨。

  杨时月梳好发髻,想到这一日的特殊,她打开妆盒,取出那支金蛙玛瑙荷叶玉脚簪,插在了后髻上。

  时隔多年,簪子依旧光润如新。

  这时身后传来轻稳的步履声,来者正是裴少淮,他身穿官服,立于妻子身后,道了一句:“夫人真好看。”

  而后替杨时月摘下了那枚金蛙簪,从袖口取出一支金镶翠如意簪,簪到了同一处位置,笑道:“夫人莫嫌弃为夫的眼光,只需知晓这如意簪,是盼着你往后日日如意就好。”

  上元节是他们第一回见面、互生情愫的纪念日。

  “官人今日还要上朝?”杨时月回过身,替裴少淮正了正官袍衣襟。

  裴少淮点点头,道:“京察在即,要紧着把堂考出题的事安排好。”

  杨时月也从袖中取出一枚圆玉佩,帮裴少淮系在腰带上,道:“妾身愿官人平安顺遂。”玉佩镂空雕琢着一头神象,太平有象,象保平安也保太平。

  成婚数年,她很明白丈夫的希冀和志向。

  ……

  上元节日,宫中各衙门人员不多,考功司却全员到位,还从六部抽了不少主事过来帮忙——忙着核查京官们的功绩,梳理成册。

  关于堂考的题目,裴少淮想过几个方案,对比以后,觉得还是六部九卿正官共同拟定题型、题库,再由皇上选取题目为妥——更具说服力。

  若是裴少淮一人拟定,不免有“只手遮天”、“泄题亲朋”之嫌。

  忙碌一日,裴少淮比平日早半个时辰散衙,今日夜里,他要带着妻儿上街看花灯,小南小风惦

  记好久了,不能失约。

  月如银盘映树梢,闹市灯盏似星辰。

  裴少淮把小风架在肩上,小风左手提着小兔灯,右手举着小糖人,不时哇哇赞叹,眼睛根本不够用。京都里的上元节,确实要比闽地热闹、气派许多。

  看急了的时候,小风直接把裴少淮的发冠当作了“指挥杆”,摇着指挥杆道:“爹爹,左边左边……”

  小南也同样兴奋,他牢牢牵住娘亲的手,四处观望着,不时踮一踮脚尖,指着某样新奇玩意问道:“娘亲,那是什么?”

  在街上逛够之后,裴少淮带小南小风去了樊园,相较于街上,这里热闹不拥挤。

  小南小风和叙哥儿、徐家姐弟汇合,几个女眷领着他们猜灯谜,裴少淮得以坐在石亭里歇歇。

  不多一会儿,一位老者领着一位青年人走过来,走近一看,原是钦天监的吴监正和他的孙儿吴见轻。

  三年前,裴少淮南下,“商星生辉,能臣为民”的履卦,正是这对祖孙占卜出来并上报皇帝的。

  见轻,“贱轻”,想来是少年人命格不甚好,祖父为其平安长大,取了个轻贱的名讳。

  裴少淮赶紧起身作揖,道:“吴监正,许久不见。”又看着吴见轻夸道,“几年过去,贤侄已长这般高了。”

  少年人端端行礼,道:“给裴大人问好。”是个寡言少语的性子,在这昏暗夜里,吴见轻一双明眸清亮生光。

  吴监正笑呵呵道:“‘辩上下,定民志,惠泽万民’,当年的履卦果然不假。”

  不管是“辩”还是“志”,都与裴少淮所言所为十分贴切。

  “吴监正当年提点的那句‘天寒不兴木,无木不成农’,令晚辈受益匪浅。”裴少淮客气道。

  寓意是,连年长冬有损庄稼,没有庄稼农户难以成活。

  “成事在人,老头子随口的一句话,谈不上提点。”吴监正脸上笑容不变,还是寒暄的神态,却突然压低了声音,只留裴少淮能够听闻,用腹语道,“裴大人的生辰八字属木,老头子当年说这话考虑不周,大人往后不宜同他人再提起,以免被小人利用。”

  吴监正很谨慎。

  裴少淮心中咯噔一下,脸上同样保持谈笑神情。

  吴监正说得有理,这个世道的天象、卦象,比谣言更毒。

  裴少淮确实忽略了这个世道神神叨叨的一面。

  吴监正恢复正常声音,笑呵呵道:“孙儿快到娶亲年岁了,还未找到合适人家,趁着上元节灯会,我领他出来走走,看能不能遇见缘分。”

  钦天监官职世袭,吴监正独子早逝,他的位置是要传给吴见轻的,吴见轻想找一份合适的姻缘确实不易。

  好人家必不愿意让女儿嫁进去,一来听天者福薄,生死难料,二来子子孙孙都被限在钦天监的一亩三分地里。

  “那便不耽误吴监正时辰了,回见。”

  “回见。”

  走远后,吴见轻低声问祖父:“缘何?”

  吴监正指指天上北斗第四星,问道:“你觉得世上先有文曲星,还是先有状元郎?”

  “星辰恒古便有。”吴见轻以为先有文曲星。

  “错。”吴监正解释道,“世人若非见过功名者之风光,谁会拜他文曲星?是以,世上先有能人贤臣,后有太平天象……能人贤臣百年难得一见啊。”

  吴见轻点点头。

  吴监正继续道:“占卜者,观的是天,守的是心。”不知缘何,吴监正面露担忧之色,嘱咐道,“不管如何,见轻,你务必守心。”

  ……

  上元节收假后,百官归位,朝中再度“热闹起来”。

  闭嘴半个月的言官们,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口诛笔伐。

  这其中,言官们弹劾最多的便是裴少淮,由头是“裴少淮手握棉制造业,大揽钱权,图谋不轨”。

  期间,宫中西门一处杂物房走水,言官们把此事怪到裴少淮头上,说是奸臣降世,天谴显现。

  不可谓不离谱。

  朝廷派人一查,与裴家有瓜葛的织造坊,独剩京都一家,专为边军织造冬衣。杂物房走水,是贪睡的小太监踹倒了矮桌上的油灯。

  众人哑口无言,闹剧收场。

  他们这么闹,无非是京察心中没底,想闹一闹,拖延拖延。

  这日,裴少淮去了詹事府。和胡祁、王高庠偷偷去不同,裴少淮是正明正大地去,甚至人尽皆知。

  他给皇帝

  的说法是——上任少詹事前,先熟悉熟悉环境。

  裴少淮在左春坊坐了不大一会儿,太子便闻讯赶来了,还叫人带来了棋盘。

  “早听说裴郎中棋艺精湛,何不趁此时机,与孤切磋一二?”太子道。

  “那微臣就献丑了。”裴少淮笑应道,行礼后来到棋桌前。

  在他看来,太子果然意气用事,明明还有更重要的事要谈,却执着于要下这一盘棋。仿佛已经准备了很久很久,就等今日的机会,泄一泄心中的火气。

  如此也好。

  裴少淮是真的不精于棋技,并非装的,且太子有备而来,所以局中,裴少淮很快就落入了下风。

  裴少淮心中暗暗诽谤,欺负一个臭棋篓子有什么意思?

  局末,太子放下棋盅,双手藏入袖中,意思胜负已分,棋成定局。他望向裴少淮,第一次近距离接触,若非知晓裴少淮在朝中的所作所为,太子可能不会相信,这么一个年轻的白面书生,举止文文静静,谈吐和和气气,竟有成为权臣之嫌。

  太子问道:“晋元帝当朝时,刁协、刘隗、戴渊曾谏言,要趁着王敦起兵造反时,尽诛琅琊王氏,裴郎中如何看?”

  尽诛琅琊王氏,本是杀意萧萧的话,从太子口中说出,却是平铺直叙。

  裴少淮便知晓了,太子虽无雄才大略,但也无心狠手辣。

 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。

  司马睿是在王氏的扶持下登基上位、建下东晋的,琅琊王氏也由此权势滔天,司马睿甚至称呼王导为“仲父”。相权重,则皇权轻,大权旁落,司马睿自然不肯,试图重用刁协、刘隗、戴渊等人钳制王氏。

  司马睿不想尽诛王氏?未必,但他不能做,也做不到。

  王导自封丞相,王敦自封武昌郡公,使得司马睿这个皇帝徒有虚名罢了。直至司徒睿愤懑去世,也未能钳制住王氏门阀。

  这便是“王与马,共天下”,说得详细些,应当是王导、王敦与司马睿共天下。

  太子意思是,晋元帝没听刁协、刘隗、戴渊的话,杀尽琅琊王氏,才会导致“共天下”。

  裴少淮笑笑,没有抬眼,继续看着棋盘,寻找落棋之处,用风轻云淡的语气应道:“微臣以为,殿下想读东晋史,理应先从‘八王之乱’读起,甚至更早一些,从三国读起,而非东晋建朝。”

  司马睿重用琅琊王氏,借王氏之力,出师得胜,才能在八王之乱中得势,在江左登基称帝。

  这江左,可不是一开始就在司马睿手中的。

  裴少淮继续不经意道:“毕竟只有先‘得天下’,才有后头的‘共天下’之说。”

  言下之意,太子殿下你未曾策马夺天下,身为储君,这天下也还未到你的手中,“共天下”从何谈起?

  裴少淮劝说道:“是以,微臣以为,此话与微臣说说便罢,莫教陛下听了去。”

  又还有一层意思,太子若有这个心思,莫不如想想如何守住自己的东宫,而非听信什么“共天下”的谗言。家中私刑,把“多余”的长子送入宫,用血脉族氏链住他,让他为家里谋富贵。

  何其狠毒。

  此间,兴许少不了黄氏的离间挑唆、恶毒出计,可归根结底,还是那不配人父的畜牲私欲为己、心狠手辣。

  都不是什么好东西。

  房中久久默然,裴少淮不知说些什么为好,只得静等萧内官自己慢慢平复。

  灶房那头的炊烟渐渐淡了,萧内官鼻子很灵,知晓到了晚膳时候,他提提下裳起身,道:“洒家所言,皆有迹可循,大人必有法子印证。”微微躬了躬声,抱歉道,“今日贸然过来,说了些不合时宜的话,给裴大人添扰了。”

  话已说完,接下来就看裴少淮如何拿主意了。

  临走前,萧瑾忍不住多提了一句,道:“东宫有恶奴仗着殿下仁厚,作威作福,大人若有心料理,也请留他们一条性命。”顿了顿,补充解释道,“殿下性子太过温仁了些,心里记人好。”

  不记人奸险。

  “萧内官何不自己动手?”

  “内官虽带个‘官’,究竟不过是奴婢,做得多被人防得也多。”

  萧内官走后,裴少淮仍留在会客堂静思。

  黑夜降临,灯下有诡。

  萧内官今夜的一番说辞,裴少淮信了三四分。皇帝想传位东宫,胡、王图谋拿太子当枪使,这两点总归是不假的。

  裴少淮隐隐觉得,南下时遇到的对家又蠢蠢欲动,要露出狐狸尾了。

  对家作乱的手法,多是隐密不知不觉的,明晃晃跳出来的人,极可能只是他们摆弄的棋子,用来混淆视听。这一回,裴少淮不再单打独斗、轻举妄动。

  南居先生说得没错,青青一片,等到收成的时候,荑稗自然会显露出来。

  ……

  从礼部翻到记录后,裴少淮让长舟去了一趟京畿南郊外的萧庄,不是为查实萧内官的身份,而是想知晓萧内官如何处置“家事”。

  “老爷让找的那户人家,听乡里说,早几十年前就没了,说是男人累倒在徭役里,抬回来没两天就咽气了,彼时他儿子岁数不大,被族亲们吃了绝户,寡母带着儿子改嫁去了高庄。”长舟说道,“我又跑了一趟高庄,黄氏早些年也没了,她儿子改姓为高,家里没田亩讨不着媳妇,给人当了上门女婿,靠上山砍柴烧炭为生。”

  看来,萧内官早早给其父“送了终”,随后便收手了。

  长舟又道:“乡里还说,因无人祭拜上香,男人的坟被荒草掩了去,荒年时,有流民从保定府涌入,朝廷准允开荒,这坟头只怕是早被人给掘了。”

  听长舟讲完,裴少淮仿佛能看到,一个新入宫的少年小太监,谨小慎微求立足,一分一毫地积攒奖赏,等手有余力后,毫不留情地反扑回去。

  ……

  ……

  上元节这一日清晨。

  杨时月梳好发髻,想到这一日的特殊,她打开妆盒,取出那支金蛙玛瑙荷叶玉脚簪,插在了后髻上。

  时隔多年,簪子依旧光润如新。

  这时身后传来轻稳的步履声,来者正是裴少淮,他身穿官服,立于妻子身后,道了一句:“夫人真好看。”

  而后替杨时月摘下了那枚金蛙簪,从袖口取出一支金镶翠如意簪,簪到了同一处位置,笑道:“夫人莫嫌弃为夫的眼光,只需知晓这如意簪,是盼着你往后日日如意就好。”

  上元节是他们第一回见面、互生情愫的纪念日。

  “官人今日还要上朝?”杨时月回过身,替裴少淮正了正官袍衣襟。

  裴少淮点点头,道:“京察在即,要紧着把堂考出题的事安排好。”

  杨时月也从袖中取出一枚圆玉佩,帮裴少淮系在腰带上,道:“妾身愿官人平安顺遂。”玉佩镂空雕琢着一头神象,太平有象,象保平安也保太平。

  成婚数年,她很明白丈夫的希冀和志向。

  ……

  上元节日,宫中各衙门人员不多,考功司却全员到位,还从六部抽了不少主事过来帮忙——忙着核查京官们的功绩,梳理成册。

  关于堂考的题目,裴少淮想过几个方案,对比以后,觉得还是六部九卿正官共同拟定题型、题库,再由皇上选取题目为妥——更具说服力。

  若是裴少淮一人拟定,不免有“只手遮天”、“泄题亲朋”之嫌。

  忙碌一日,裴少淮比平日早半个时辰散衙,今日夜里,他要带着妻儿上街看花灯,小南小风惦

  记好久了,不能失约。

  月如银盘映树梢,闹市灯盏似星辰。

  裴少淮把小风架在肩上,小风左手提着小兔灯,右手举着小糖人,不时哇哇赞叹,眼睛根本不够用。京都里的上元节,确实要比闽地热闹、气派许多。

  看急了的时候,小风直接把裴少淮的发冠当作了“指挥杆”,摇着指挥杆道:“爹爹,左边左边……”

  小南也同样兴奋,他牢牢牵住娘亲的手,四处观望着,不时踮一踮脚尖,指着某样新奇玩意问道:“娘亲,那是什么?”

  在街上逛够之后,裴少淮带小南小风去了樊园,相较于街上,这里热闹不拥挤。

  小南小风和叙哥儿、徐家姐弟汇合,几个女眷领着他们猜灯谜,裴少淮得以坐在石亭里歇歇。

  不多一会儿,一位老者领着一位青年人走过来,走近一看,原是钦天监的吴监正和他的孙儿吴见轻。

  三年前,裴少淮南下,“商星生辉,能臣为民”的履卦,正是这对祖孙占卜出来并上报皇帝的。

  见轻,“贱轻”,想来是少年人命格不甚好,祖父为其平安长大,取了个轻贱的名讳。

  裴少淮赶紧起身作揖,道:“吴监正,许久不见。”又看着吴见轻夸道,“几年过去,贤侄已长这般高了。”

  少年人端端行礼,道:“给裴大人问好。”是个寡言少语的性子,在这昏暗夜里,吴见轻一双明眸清亮生光。

  吴监正笑呵呵道:“‘辩上下,定民志,惠泽万民’,当年的履卦果然不假。”

  不管是“辩”还是“志”,都与裴少淮所言所为十分贴切。

  “吴监正当年提点的那句‘天寒不兴木,无木不成农’,令晚辈受益匪浅。”裴少淮客气道。

  寓意是,连年长冬有损庄稼,没有庄稼农户难以成活。

  “成事在人,老头子随口的一句话,谈不上提点。”吴监正脸上笑容不变,还是寒暄的神态,却突然压低了声音,只留裴少淮能够听闻,用腹语道,“裴大人的生辰八字属木,老头子当年说这话考虑不周,大人往后不宜同他人再提起,以免被小人利用。”

  吴监正很谨慎。

  裴少淮心中咯噔一下,脸上同样保持谈笑神情。

  吴监正说得有理,这个世道的天象、卦象,比谣言更毒。

  裴少淮确实忽略了这个世道神神叨叨的一面。

  吴监正恢复正常声音,笑呵呵道:“孙儿快到娶亲年岁了,还未找到合适人家,趁着上元节灯会,我领他出来走走,看能不能遇见缘分。”

  钦天监官职世袭,吴监正独子早逝,他的位置是要传给吴见轻的,吴见轻想找一份合适的姻缘确实不易。

  好人家必不愿意让女儿嫁进去,一来听天者福薄,生死难料,二来子子孙孙都被限在钦天监的一亩三分地里。

  “那便不耽误吴监正时辰了,回见。”

  “回见。”

  走远后,吴见轻低声问祖父:“缘何?”

  吴监正指指天上北斗第四星,问道:“你觉得世上先有文曲星,还是先有状元郎?”

  “星辰恒古便有。”吴见轻以为先有文曲星。

  “错。”吴监正解释道,“世人若非见过功名者之风光,谁会拜他文曲星?是以,世上先有能人贤臣,后有太平天象……能人贤臣百年难得一见啊。”

  吴见轻点点头。

  吴监正继续道:“占卜者,观的是天,守的是心。”不知缘何,吴监正面露担忧之色,嘱咐道,“不管如何,见轻,你务必守心。”

  ……

  上元节收假后,百官归位,朝中再度“热闹起来”。

  闭嘴半个月的言官们,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口诛笔伐。

  这其中,言官们弹劾最多的便是裴少淮,由头是“裴少淮手握棉制造业,大揽钱权,图谋不轨”。

  期间,宫中西门一处杂物房走水,言官们把此事怪到裴少淮头上,说是奸臣降世,天谴显现。

  不可谓不离谱。

  朝廷派人一查,与裴家有瓜葛的织造坊,独剩京都一家,专为边军织造冬衣。杂物房走水,是贪睡的小太监踹倒了矮桌上的油灯。

  众人哑口无言,闹剧收场。

  他们这么闹,无非是京察心中没底,想闹一闹,拖延拖延。

  这日,裴少淮去了詹事府。和胡祁、王高庠偷偷去不同,裴少淮是正明正大地去,甚至人尽皆知。

  他给皇帝

  的说法是——上任少詹事前,先熟悉熟悉环境。

  裴少淮在左春坊坐了不大一会儿,太子便闻讯赶来了,还叫人带来了棋盘。

  “早听说裴郎中棋艺精湛,何不趁此时机,与孤切磋一二?”太子道。

  “那微臣就献丑了。”裴少淮笑应道,行礼后来到棋桌前。

  在他看来,太子果然意气用事,明明还有更重要的事要谈,却执着于要下这一盘棋。仿佛已经准备了很久很久,就等今日的机会,泄一泄心中的火气。

  如此也好。

  裴少淮是真的不精于棋技,并非装的,且太子有备而来,所以局中,裴少淮很快就落入了下风。

  裴少淮心中暗暗诽谤,欺负一个臭棋篓子有什么意思?

  局末,太子放下棋盅,双手藏入袖中,意思胜负已分,棋成定局。他望向裴少淮,第一次近距离接触,若非知晓裴少淮在朝中的所作所为,太子可能不会相信,这么一个年轻的白面书生,举止文文静静,谈吐和和气气,竟有成为权臣之嫌。

  太子问道:“晋元帝当朝时,刁协、刘隗、戴渊曾谏言,要趁着王敦起兵造反时,尽诛琅琊王氏,裴郎中如何看?”

  尽诛琅琊王氏,本是杀意萧萧的话,从太子口中说出,却是平铺直叙。

  裴少淮便知晓了,太子虽无雄才大略,但也无心狠手辣。

 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。

  司马睿是在王氏的扶持下登基上位、建下东晋的,琅琊王氏也由此权势滔天,司马睿甚至称呼王导为“仲父”。相权重,则皇权轻,大权旁落,司马睿自然不肯,试图重用刁协、刘隗、戴渊等人钳制王氏。

  司马睿不想尽诛王氏?未必,但他不能做,也做不到。

  王导自封丞相,王敦自封武昌郡公,使得司马睿这个皇帝徒有虚名罢了。直至司徒睿愤懑去世,也未能钳制住王氏门阀。

  这便是“王与马,共天下”,说得详细些,应当是王导、王敦与司马睿共天下。

  太子意思是,晋元帝没听刁协、刘隗、戴渊的话,杀尽琅琊王氏,才会导致“共天下”。

  裴少淮笑笑,没有抬眼,继续看着棋盘,寻找落棋之处,用风轻云淡的语气应道:“微臣以为,殿下想读东晋史,理应先从‘八王之乱’读起,甚至更早一些,从三国读起,而非东晋建朝。”

  司马睿重用琅琊王氏,借王氏之力,出师得胜,才能在八王之乱中得势,在江左登基称帝。

  这江左,可不是一开始就在司马睿手中的。

  裴少淮继续不经意道:“毕竟只有先‘得天下’,才有后头的‘共天下’之说。”

  言下之意,太子殿下你未曾策马夺天下,身为储君,这天下也还未到你的手中,“共天下”从何谈起?

  裴少淮劝说道:“是以,微臣以为,此话与微臣说说便罢,莫教陛下听了去。”

  又还有一层意思,太子若有这个心思,莫不如想想如何守住自己的东宫,而非听信什么“共天下”的谗言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iaoniu8.com。小牛吧手机版:https://m.xiaoniu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