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3章 她要干啥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
小牛吧 >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> 第823章 她要干啥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823章 她要干啥

  尽管心存疑虑,赵昺还是奉太后懿旨来到城外‘疗养’。延祥园位于孤山,是西湖景观最好的一处皇家园林,观湖景一览无遗。旧名四圣堂,原是林和靖故居。可能许多人与赵昺一样都不知道这林和靖是何许人也,但是提起‘梅妻鹤子’大概都听说过。

  林和靖是本地人,出生于儒学世家,恬淡好古,早年曾游历于江淮等地,终身不仕,未娶妻,与梅花、仙鹤作伴,自谓:然吾志之所适,非室家也,非功名富贵也,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。四十多岁后隐居杭州西湖,结庐孤山。

  其以湖山为伴,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,与高僧诗友相往还,相传二十余年足不及城市,以布衣终身。每逢客至,叫门童子纵鹤放飞,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。丞相王随、杭州郡守薛映均敬其为人,又爱其诗,时趋孤山与之唱和,并出俸银为之重建新宅。与范仲淹、梅尧臣有诗唱和。

  真宗闻林和靖之名,赐粟帛,并诏告府县存恤之。逋虽感激,但不以此骄人。人多劝其出仕,均被他婉言谢绝。终生不仕不娶,无子,惟喜植梅养鹤,自谓以梅为妻,以鹤为子,时人称梅妻鹤子。既老,自为墓于庐侧,六十一卒,其侄林彰、林彬同至杭州,治丧尽礼。州为上闻,仁宗嗟悼,赐谥“和靖先生”,葬孤山故庐侧。

  宋室南渡后,在孤山建皇家道观四圣堂,并修建了御园。高宗、孝宗和理宗都曾临幸,理宗时期将四圣延祥观改建为西太乙宫。但这个时期国力下降,理宗本不热衷于建园,只因太史上奏太乙真君临梁、益分,请用天圣故事,于国城西南别建新宫,以顺方向,于是择八角镇地,建宫奉安,遂析延祥观地为宫。

  西太乙宫与四圣延祥观并建一起,成为孤山的主要建筑群。当年高宗建四圣延祥观时,孤山一带的寺院、陵墓皆迁往它地,只留下林和靖墓没有迁走,留下了孤山赏梅的杭州一景。唐时白居易称孤山为蓬莱宫在水中央,因此御园具有湖上仙境的意境,可见这块地风水绝好,也是临安皇家宫观中景观最好的一处,并不逊于其他游赏类御园。

  太后将这里选做赵昺的休养地,一是此处修建的时间并不是很长,主要建筑都尚完好,不需要进行大的整修;二者风景不错,正可修心养性,杀杀他连续征战身上沾染的煞气;三者这里离城不远,便于相互往来。另外就是不可告知的原因了。

  清晨即起,已经成了赵昺的生活习惯,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。他围着孤山跑了几圈,而身后当然少不了一帮侍卫陪着。虽然江南已经入夏,但是比之琼州还算是凉快,可十里路跑下来也是浑身上下已经没有了干地方,看着比之前世不知道清亮多少倍的西湖水,他有种想跳进去的冲动。

  “陛下千万不要想不开!”陈墩看小皇帝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湖水,急忙挡在他身前道。

  “胡说什么呢?我不过是想到西湖中洗个澡,凉快凉快罢了!”赵昺将其拨拉到一边道。

  “陛下万万不可,这周围人来船往,被人撞见岂不难堪!”陈墩又赶紧挡在小皇帝身前,指指海上往来的渔船道。

  “呵呵,我忽然想回琼州了,你呢?”赵昺看着湖上的渔船和待客的游船干笑两声道。这里的一湖清水,如何也比不上浩瀚的大海,这湖中的孤岛,又如何与琼州相比,他感到了一股莫名的憋闷。

  “陛下怎么会生出这种心思?不过陛下去哪,属下就跟着去哪!”陈墩看到小皇帝似有些失落,又有些迷茫的样子言道。

  “我觉得这临安城太小了,不及琼州放眼望去,四周皆是波涛汹涌的大海,比之这一潭波澜不惊的湖水让人有更多的豪情!”赵昺指指西湖言道。

  “陛下是想学林和靖梅妻鹤子终老在这孤山之上!”陈墩听了心里一惊,自从小皇帝奉旨移居延祥园以来情绪一直低落,今天又说出这种话来,让他觉得有些不妙。

  “陈墩,你可知道我当初在疫船上的想法是什么吗?”赵昺笑着问道。

  “陛下,我那时候并不在船上,怎么会知道呢?只是听他们说陛下当时一心治好了众人的病,且一路寻找行朝船队!”

  “那都是别人所言,当时大海茫茫只有我们三只船飘在海上,还可能随时碰到蒙元的战船。我就想若是寻不到行朝,就带着这些人去当海盗,抢够了钱财再到海外寻一处平和之地,重新打造一番乐土!”赵昺笑笑道。

  “陛下,海外就有乐土吗?”陈墩有些好奇地道。

  “当然,世界之大绝非你所能想象,终极我们一生也难踏遍万一。蒙元号称第一大国也不过是这个世界的一隅之地罢了,朕即便贵为天子也只是世界上的一粒尘埃而已。”赵昺看着远方言道。

  “陛下,这个世界真的有那么大?”陈墩听了有些向往地道。

  “在我们的脚下,也就是东边就有南美洲、北美洲,大洋洲,那里是黄金、珠宝遍地;在我们的西方有非洲,那里生活着你们从未见过的动物和树木,人都黑色的皮肤;而在极南极北之地,则是终年被冰雪覆盖,夏季只有白日,冬天只有黑暗,但是有美丽的极光!”赵昺笑笑道。

  “陛下,天下竟然有如此之大?”陈墩兴奋地道,“过去总言我们大宋乃是泱泱大国,世界的中心,可听陛下言之却不过仍是世界的一隅,属下愿意随陛下踏遍天地!”

  “呵呵,这话我爱听,世界之广袤超出我们的想象,我们生活的浩渺的天空之下比之宇宙仍如海中的一粒沙,没有人知道它的尽头在哪里!”赵昺苦笑着道。

  “陛下,那天上的神仙也不知道吗?”陈墩只道陛下是天子,才会知道这么多,依然天真地问道。

  “神仙?!世界上就没有神仙妖怪,只有靠我们自己去探索、去征服。”赵昺冷哼声道。

  “啊?那道观**奉的不都是神仙吗!”陈墩想了想指指山上的那片宏伟的建筑道。

  “若是他们真的存在,又为何听不到苍生的祈告,让江南饱受屠戮,让世上的小人兴风作浪,这些不过是让人自我麻醉的东西,寻找个精神寄托而已,其实就是几尊泥胎罢了!”赵昺不屑地道。

  “……”陈墩有些迷糊了,小皇帝的话彻底颠覆了他以往固有的观念,一时转不过弯来了。

  “别想了,这些东西不是你一时间琢磨不透的,还是先凉快凉快吧!”

  “噗通!”

  “陛下……”陈墩一愣神的功夫,小皇帝已经跳到湖里,他大喊一声也跟着跳了下去……

  赵昺终归还是双拳难敌四手,很快被众人从西湖中捞了上来恭送回殿中,不过经过这么一折腾心中的闷气似乎也少了些。不过猛地一闲下来,他还是有些不适应,过去批不完的奏章,现在案头只有几张报纸供他解闷。且由于出来的匆忙,他的‘工作室’也没来得及带出来,而心里明明知道有许多事情继续处理,可又不愿意去想,仿佛身上的劲头儿都被抽空了一般,吃过早饭后就找了个亭子,慵懒的躺在那里似睡非睡的假寐。

  “陛下,城中传来消息了!”王德看陛下的样子知道他没有睡着,凑过来轻声地道。

  “什么消息?”赵昺睁开眼睛,拿起身边的茶杯喝了一口道。

  “官家,太后昨日主持集议,已经下懿旨罢免了姚良臣和魏天中两人的尚书之职,送交三司议罪,两人皆已被关进天牢。另外命刑部严审陈宜中行刺一案,通缉抓捕其同谋。”王德禀告道。

  “哦,太后这是想要做什么呢?”赵昺直起身子有些惊讶地道。他当了这么长时间的皇帝,可以说宫中上下皆布有眼线,再有行走于灰色地带的事务局在握,朝野有个风吹草动他这边都会很快得到消息。

  “太后替官家除去两个大恶,岂不是好事吗?”王德接过小皇帝手中的杯子笑着道。

  “还有什么事情吗?”赵昺微微点点头,似乎有些明白太后将他‘赶’出城的意思了。

  “听说陈宜中接连向太后写了几封悔过书,希望太后念在当年的拥立之功能饶过其罪,另外还有件好事……”王德笑着道。

  “看你笑的贼兮兮的,肯定也不是什么好事!”赵昺推开其凑过来的脸道。

  “官家,是大好事。”王德依然笑着凑到小皇帝的耳边道,“窦兴遣人传来消息,太后前日召见了陆相、应知事、刘知事和徐尚书,要为官家选后。”

  “选后?!”赵昺听了又是一激灵,惊讶出声道。太后回来没几天,却是接连做出让他极为意外的事情。

  “对啊,太后让他们在朝中众臣中择选适龄女子登录待选,这岂不是好事。”王德连忙扶住小皇帝道。

  “太后到底这是要做什么呢?”赵昺向后一仰又靠到榻上,摆摆手让众人全部退下喃喃道。

  赵昺对于大婚并不感兴趣,满打满算今年才满十四岁,在前世这个年龄还在上初中,尚属于少年儿童,谈恋爱还得挨批,更不要说结婚,就是结了也算童婚,还得挨罚。可如今自己的婚事已经提上日程了,且成立了专门的班子来操持,但能给自己找个什么样却非他能做主的。

  在封建时代,皇帝挑选皇后有所谓“为天下择母”之称,是最庄严不过的婚事。对于后妃的家世,朝廷当然要事先严加考核。而历代的皇帝选后标准是有区别,不过赵昺清楚宋朝皇室的婚姻还是有所耳闻的,历代皇帝选妃子出现重德轻色倾向,开始推崇有德行的女子,崇尚庄重之美。且后妃大多选自高官尊贵之家,他们们要遵循礼教,温柔恭顺,严厉寡言。这就是为什么在宋朝的后宫很少有因为美貌而受宠的妃子了,所以想找个贼漂亮的媳妇就得看运气了。

  后世常言宋代婚配不问门阀,其实什么都是相对的,而说实话大宋朝权贵无数,但赵昺知道称为门阀的在此时还不一定有。按照传统制度,高级官僚家庭并不等于头第门阀。所谓门阀,又称四姓,这包括膏粱、华腴、甲姓、乙姓、丙姓、丁姓等几个等级。

  凡三世有三公者曰:膏粱;有令、仆者曰:华腴;尚书、领、护而上者为甲姓;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;散骑待郎、太中大夫者为丙姓;吏部正员郎为丁姓。凡得入者,谓之四姓。很清楚,判断一个家庭属于门阀与否,关键之一在于是否三世连续做高官。

  依据这个标准,在宋代的十二个出身于高级官僚家庭的后妃,即所谓“公卿大夫之女”当中,够得上膏粱、华腴、甲姓的绝无一人,可以算作乙姓者也独一无二。她们的父、祖辈大致不外乎下面两类人:

  一类是乱世英雄,他们几乎都是生逢乱世,以战斗取富贵的,究其本来出身,实在微不足道,不过粗人而已。就三世而论,在宋代难得的声势显赫之家,也算不上头等门阀,只够个“乙姓”而已;另一类是布衣卿相,他们大多靠科举入仕,直至位极人臣。俗话说得好,富不过三,换在这里同样适用,三代人中都有儿孙能入相的,赵昺觉得比零能大个零点零零几。

  所以赵昺觉得后世人以为‘婚姻不问门阀’是时代的进步,其实够虚伪的,实在是因为从中选不出来了。转而说什么不欲选于贵戚,最理想的是所谓的小官门户,也就是中、低级官僚之家择选,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。不过作为历史迈过严格的门阀政治时期,进入了典型的官僚政治阶段的标志方面来说,勉强能算是个历史性的进步……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iaoniu8.com。小牛吧手机版:https://m.xiaoniu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