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1章_如果这是宋史
小牛吧 > 如果这是宋史 > 第671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71章

  他在外围稳住形势,等待机会。

  襄阳城里的消耗是没法等的。这时元军围城已经有整整5年,粮食的储备还有不少,食盐、布匹都用尽了,必须马上想办法送进去。

  李庭芝将帅司移至郢州(今湖北钟祥),就将招募勇士,护送物资进襄阳。这几乎是必死的事,10万正规水军都冲不破的重围,想让民兵去干,怎么看这逻辑都太混乱。可是当时也想不出别的办法了,只好去试一试。而这也非常符合官方的行事标准。

  编制外人员的死活很重要吗?

  一共选了3000名敢死队员,为首的两位都姓张。张顺,外号竹园张;张贵,外号矮张。这两人心怀忠义,实在想不出别的词来归纳形容他们,只能笼统地说,他们很有家国观念。不过要强调一下,像汉民族这样基数庞大的种群,如果有半数以上的人都有家国观念的话,那么其家其国将永世强盛,绝不为外族所侮。

  有几个人敢拍胸脯说,自己无愧于一个中国人呢?

  两位张平民都是,临出发前,他们训话——“此行有死而已,如非本心,即可退去,别坏了大事!”对面的3000个平民伙伴哈哈大笑,大家都清楚为的是什么,说什么退,说什么坏与成。

  各位平民一共有近百艘战船,以三船为一舫,中间的那一条里装着盐和布匹,旁边两条是空的,各有30名平民防护。

  夜漏三更时,百船挂红灯,张贵领先,张顺殿后,逆汉江而上,冲击襄樊外围的元军防线。这时战云密布,水道上不止是元军建制庞大的水师,更有很多条栏江的铁链。3000多个平民持巨斧,断铁链,一夜转战120里水面,天明时分,终于冲破重围,抵达襄阳城下。

  重围5年,密不透风,终于有支援抵达城下,这对士气的影响可想而知。面这也付出了代价,战后清点人数,殿后的张顺不见了。

  数日之后,张顺的尸体溯流而上,身中四枪六箭,手中不放刀箭,怒气勃郁一如生时。

  吕文焕想留下张贵守城,,在他来想,来时难出去更难,张贵与其他平民只有助他守城这一条路可走。嗯,他真是位高官,天生的不懂平民们的想法。

  张贵先派了两位平民回郢州,向范文虎求援。两位平民出得去,也回得来,带回的消息是范文虎计划派5000人出战,更与张贵约好了接应地段,这些士兵将由张贵率领,再杀回襄阳。

  非常幸运,那一天的晚上风雨大作,罕见的巨浪在汉江中翻滚。张贵放炮发舟,破围突进。如此风雨中,元军水师措不及防,被他一路冲杀,顺流直下,到了龙尾滩一带。在这里,严格地来已经出了元军水师的势力范围,也就是在这附近,是张贵与范文虎约好的接应地段。

  暴雨如注,巨浪腾雾,纵目远观,隐约可以见到更下游的方向有一片灯火,火光中战舰的轮廓若隐或现。一定是范文虎的船队。

  张贵命令靠过去。抵近了才发觉,那是元军的水师!

  范文虎派来的援军因为风暴,退后30里,失约不至。元军的水师反而获得了情况,等在这里让张贵主动上钩。

  突陷重围,张贵拼死力战,终于寡不敌众被俘,他宁死不屈被元军杀死,尸体被抬回襄阳城下。元军指着尸体向城上喊,认识矮张吗,这个就是。

  襄阳大惧。

  正规军办不成军,需要平民帮忙,再因为正规军的操蛋,累死平民。这就是当时的南宋。至此,援救襄阳行动彻底失败,城里是多了些盐,多了几匹布,可民心士气更加滑落。

  元军可以从容地选择襄樊两城的突破点,怎么看,樊城都首当其冲。元军先斩断了襄阳与樊城之间江中的木柱,烧毁架在木柱上的浮桥,在第二年,即公元1273年的正月,向樊城发动了总攻。

  之所以这时才动手,不是蒙古人武力衰退,在三代之后步了女真人的后尘,而是经过精密考虑之后,在时机之外,还在等一个人,和一种武器。

  这个人叫亦思马因,回回氏,西域旭烈人,他制造了当时威力最强的抛石器,当时称为“回回炮”。抛石器中外都有,各时代都有,到他手里,发射的射程,石头的重量都有了极大的提升,更有甚者,发射的石块里还藏有能爆炸的火药。

  武器需要实战的检验,襄阳、樊城是最好的实验场。

  樊城的外城被直接轰破,元军像潮水一样涌了进去。樊城守将范天顺精疲力竭,无法支撑,仰天长叹“生为宋臣,死为宋鬼”,以死殉国。他的副手牛富率死士巷战,杀到以血水止渴,身负重伤,投火而死。樊城陷落,襄阳危在旦夕。

  古怪的是临安始终没有作出什么重大反应。

  白痴皇帝的幸福生活在继续,貌似从来没有半点的改变,只是某一天,他突然间问贾似道,听说襄阳已经被蒙古人围困好多年了啊。

  贾似道毫不在意,是,围困过,好几年前的事了,陛下从何得知。

  白痴回答,某宫女说的。

  几天之后,该宫女死亡。

  从此之后,再没人敢对前线战事说三道四。这种局面截止至樊城陷落,消息是再也瞒不过去了,危紧关头,贾似道要维护自己军政强人的形象,只有主动求战一条路可走。

  贾似道申请上前线,暗地里串联百官,让他们上书挽留自己,说是朝廷不可一日无贾太师,如此柱石,只宜镇守国都。

  那么只好另选能人了,按资历看实力,勇将高达是不二人选。可是贾似道另有一个账薄,里边是他在武将系统里的冤家,无论是鄂州城里要他难看的,还是他在打算法里往死里整的,高达都高居榜首。这样的人怎么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呢?

  贾似道声称,用高达,置吕文焕于何地?

  吕文焕立即在襄阳城里呼应,他打了一场大胜仗,襄阳的局面已经大好,根本不需要什么援军,更不需要高达。

  他的大胜仗,不过是捉了几个蒙古哨兵。

  这一轮政治小心眼进行中,回回炮已经从樊城推到了襄阳城外。蒙古人没再跟吕文焕废话,直接放炮轰城。时值二月,天气阴冷,元军“一炮中其谯楼,声如轰雷,城中洶洶,诸将多有逾城降者。”元军大将阿里海牙适时单骑出现在城下,许诺不杀城中一人,投降者重赏。

  吕文焕投降了。

  襄阳城在坚守6年之后终于陷落,与其说敌人太强,不如说己方太弱,于国家生死存亡之要冲,没有投入全国之力防守,其间还自乱阵脚昏招不断,失败还能说些什么呢?

  贾似道是有话说的。

  他向白痴皇帝报怨说——“臣屡请帅兵行边,陛下不许。如早听臣出,何至今日!”昔日的边境大帅威名,半点都不因这件“小事”有损。

  白痴一如既往地信以为真,更加离不开师臣了。由此及彼,既然师臣都不在意这件“小事”,那么因之而获罪的那些人,也就没必要追究了。

  比如误国的吕文德、投降的吕文焕,如此重罪,按宋律吕氏家族全体都要完蛋,连妇女都要像梁红玉那样,被卖作官妓。

  可是在庐州为官的吕文焕的三个哥哥,在静江府为官的侄子,全都免罪,连官职都不变。罪大恶极的误事王范文虎只是象征性地降了一级官。

  做完了这些,白痴皇帝觉得世界再次美好,他继续投入到水深火热的卧室运动中,大约半年之后,运动过度死掉了。

  宋度宗赵禥死了,时年35岁。和他的前任赵昀一样,他的命非常好。在山河巨变种族沦亡的前夕,居然还能一直风花雪月胭脂粉香,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一点烦恼一点心事都没有,尽管这托了发育迟缓到死都没能长全的大脑的福,也实在是不愧为极品人生了。

  享受之余,他的本职工作也完成得不错。

  赵禥天天泡在女人堆里,总共生出了三个儿子。杨淑妃生的赵昰7岁,全皇后生的赵(字太难打不出也拆不出,音同显)4岁,俞修容生的赵昺3岁。

  有嫡,自然立嫡。

  4岁的小孩子登基坐殿,成了南宋的第7位皇帝,史称宋恭帝。赵昀那位有祖、端庄的皇后谢道清垂帘听政。

  军国大权仍旧落在贾似道手中。

  南宋的防线已经从淮河、汉江一线收缩到长江一线,按蒙古水师的力量,随时可能突破长江天险。贾似道也急了,他分兵派将固守这最后的安全底线。

  命汪立信为京胡安抚制置使兼湖广总领,赵溍为沿江制置使兼淮西总领,殿前都指挥使陈奕率水师守卫鄂州至黄州的长江防线,李庭芝、夏贵分任淮东、淮西安抚制置使。

  汪立信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一位。

  汪立信,军事诚甫,进士出身。这人难得生就一颗理智平常心,在纷乱如此的乱世中,当国家危亡于呼吸间的紧要关头,看得清理得顺天下大事。他给贾似道提出了三条建议,以应付南宋危局。

  第一,将内地,包括江南,以及原两淮区域的兵力尽量抽调至长江北岸,组建起一支50万人建制抗元大军。这些军队在长江防线上划地防守,百里一屯,屯有守半,十屯一府,府有总督。这是上策;

  第二,礼送郝经回国,按鄂州大战时所答应的岁币给付,哪怕算上这些年的陈欠加利息,也要干脆利落地付清,以图延续战期,赢得时间。这是中策;

  第三,投降。虽然是下策,但战败而降,和不战而降的待遇还是有差别的,尽量往好里争取吧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iaoniu8.com。小牛吧手机版:https://m.xiaoniu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