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1章_如果这是宋史
小牛吧 > 如果这是宋史 > 第511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511章

  可你为什么要说?难道不知道俺成天到晚地表白,天生不喜欢和女人呆在一起吗?!赵构思前想后恼羞成怒,提起笔来写了一纸“手批”。

  ——杀陈东、欧阳澈。

  这是宋朝自立国开始从来没有过的事,宋太祖在一块石碑上刻着,有宋一代,绝不杀大臣、言官,不杀士大夫,尤其是不杀上书言事的人。这块碑平时用黄缎遮盖不许人看,只有每一代皇帝即位时,才由一个不识字的太监领去,一个人默默观看。

  这时是宋建炎元年的八月间,一个月以前,曹勋从北方带回了宋徽宗的求救信,里面就有专门带给赵构的誓碑内容。所以可以肯定地说,赵构一定知道祖宗的规定。可他就是下令杀人了。

  这不止是他恨这两个人的原故,而是他心性的表露。赵构是两宋18帝之中最狠的一个,几乎是先天性的带着残忍的基因,他不止是不怕杀人,甚至是敢于杀人、勇于杀人,并且一但他对某个人起过杀心,那么哪怕事过境迁,大家都把这件事忘了,他仍然会牢牢地记住。

  不知什么时候,就会算个总账,把想杀的人杀掉。

  这时只是开始而已,没人能注意到分析出他的这个特点。能感受到的,是新皇帝很不喜欢乱讲话的人。比如他随后就下了一个命令。

  一个月之后,也就是九月份,他会去淮河地区度假,很可能会在那儿长期办公。如果有谁敢乱想、乱讲,动摇这个决议的话,全部砍头。有谁能告发这些乱讲者的话,有官衔的人连升5升,白丁超越无品、从九品,直接升正九品。

  连升5升……在重大战役里起关键作用的将官,都没这待遇。

  在这种奖惩条例的震慑下,赵构如愿以偿地从内陆河南省的商丘,搬到了淮南的扬州城,紧紧地靠在了长江边上。

  这个过程里还真没人再敢说怪话。这让他产生了一种错觉,似乎强力政府很适合他,对人民就是该狠一些!这个观点一直伴随着他,直到一年半之后,那件让他魂飞魄散的事发生之后,他才会明白一个真理——哪怕你是位至高无上的帝王,也不能太欺负人了!

  而这时,有长江之天险,扬州之繁华,既安全又享受,他真的像是梦回汴京,又找到了从前生活的影子。这种好日子持续了差不多10个月,在这10个月里,不止是他,几乎整个中原北方都相对地平静安宁,之所以这样,完全依赖于一个人。

  宗泽。

  他全心全意地经营着开封城,在极短的时间里创造了一个奇迹。他竟然让废墟一样的开封城变成了空前强大的堡垒,不仅足以自保,还辐射了整个两河敌占区,和女真人在每一个角落里争锋,居然几乎每战必胜。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,要知道仅仅在一年前,金军还轻松地灭亡了宋朝。

  宗泽在六月一日到达的开封城,他看见的是断壁残垣一片瓦砾的街市,楼橹尽废兵民杂居的城防,大白天里盗贼随处可见,老百姓没吃没穿,这是座废城、死城。

  并且就在200里之外的黄河边上,金军一直驻扎着,那像一把屠刀时刻悬在开封人的头顶上,随时都会砍下来。

  还有比这更糟的情况吗?宗泽就在这种绝境里振作,他深信自己的民族是强大的,只要当政的人理智些、稍微的勇敢点,奇迹一定会出现。

  他先是抓了几个知名的盗贼,宣布从此以后,恢复宋朝律法,敢偷抢犯罪的,不管赃物是多少,一律军法从事。

  也就是砍头。

  宗泽说到做到,几颗血淋淋的人头落地,开封城的秩序立即恢复。接着他建设城防,在开封四城各处修补战械重建敌楼,额外造了1200多辆战车。之后他走出城墙,到了郊区野外。两次东京保卫战里有一个非常沉痛的教训,就是宋朝每次都是第一时间丢了城外的设施。

  宗泽在城外险峻地段构筑了24个防御点,和开封城本身的防御有机联合,从郊区就筑起了第一道防线。做完了这些,宗泽仍然不满意。

  他想着黄河,黄河是开封城唯一的北方天险,没有它开封就只剩下了几道人工城墙而已。那么必须要夺回黄河。

  可他手里没有兵。这是再严重不过的现实了,他没法向赵构申请,御营的兵力绝不会调给他一兵一卒。那么召募,可是用什么呢,当兵吃粮拿饷,他是既没钱也没粮。退一万步讲,他有,民间的兵也对宋朝不感冒,保家卫国靠自己,为什么要投靠不靠谱的宋朝?

  这时在开封的周边,说是民兵也好,盗贼也好,这种民间武装壮大得惊人,动辄几十万人聚集在一起。比如活动在濮州(今山东鄄城县)一带,号称拥众几十万人的王善;活动在淮水区域内,约有七万人的王再兴、李贵;洛阳附近,拥众三十万的没角牛杨进。这些人都在乱世中迅速崛起,每一个都很不简单,并且有个共同点。

  他们厌恶宋朝,别说让他们归顺了,像王善,他会主动带人到开封城打劫。

  几十万的部队冲向了一片废墟,刚刚重建的开封城,要宗泽怎么办。逃,还是战,两者都不现实,而在这两者之间,宗泽选择了相信。他信自己的理念不会错,信自己的民族不会错。为此,他单人独骑出发,向王善的部队迎了上去。

  他对王善说,朝廷危亡,国家大难,这时如果有一两个像你这样的人挺身而出,金国就不会猖獗。这是你临危立功的机会,希望你能把握。

  这话很高深吗,很煽情吗,在我来看一点都不。宗泽只是说了实话,说出了他的希望,而王善的反应是剧烈的,他立即跪谢,流着泪说“敢不尽命!”

  几十万人立即收编,成了宗泽的部下。这样的事一次次地重演,前面提到的王再兴、李贵、杨进等人都在这些平实的话里站到了宗泽的身旁,成了他的助手。

  一个是偶然,两个三个呢,每一个都这样放弃了自我,抛开了对宋朝的成见,之所以会这样,只能归功于宗泽个人的威望。而他的威望的基础是什么呢,我想起了一个人曾经说过的话。

  ——“我南朝地广人多,崇尚气节。俊彦之士,所在多有,自古以来,从不屈膝异族……”

  这句话让我深思,地广人多、俊彦之士,这是中国最不惜罕的,在每一个时代里,这一点都不曾改变。比如近代史百年里最黑暗最屈辱的时候,中国的人数之多、俊彦之多,也如繁星灿烂。可为什么至少有三次屈膝异族了呢?

  因为“崇尚气节”,只要失去了气节,中国人就失去了一切。如果能像宗泽、杨进、王善等人这样,因为气节而走在一起,那么情况自然好转。

  宗泽并不是一味的包容,相反,他的底线很高。当年他离开磁州时,把军队和政务交给了磁州兵马钤辖李侃,不知是什么原因,李侃被部下赵世隆杀了。

  赵世隆夺了城防,在战乱中占据一方。

  这是一位土皇帝了,可是当他知道宗泽在开封城的举动后,他带着自己的弟弟,外加3万兵马来投奔。在他来想这是件安全的好事,试问连盗贼都能变成正规军,为国出力,何况是他呢?他本身就是宗泽的老部下,只是犯了点小错罢了。

  宗泽只问了他一句话,“河北丢了,是不是我们宋朝的法令,上下级之间的纪律也都丢了?”军队哗变,以下犯上,是赵匡胤定下来的死罪。

  他命人把赵世隆拉下去斩首示众。

  当时周围都是赵世隆带来的人,赵世隆的弟弟赵世兴就站在他身边,这人带着刀。宗泽很平静,等杀了赵世隆之后,才缓缓地转头看着弟弟。说,你哥哥死了,如果你能带领这支部队报效国家,我就把它交给你,希望你能洗刷你哥哥的耻辱。

  杀其兄而任其弟,这在常理来说,纯粹是找死,他在自己身后埋了一把刀,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砍下来。可奇妙的是,赵世兴居然真心实意地接受了,不久之后金军突袭滑州,宗泽命令他紧急驰援,他率领这支部队杀了过去,在城外大获全胜。

  宗泽就是这样,让开封城的军队与日期俱增,在短时期内达到了100万以上,同时军纪严明。有这些基础之后,他扫平了黄河南岸的金营,在沿岸16个县周边创置了像鱼鳞一样的联珠寨。

  他这么搞,金国坐不住了,像宋朝这样的庞然大物,绝对不能让它有喘息之机。为了灭掉宗泽,金国调配了当时能调动的最高军力。

  完颜宗翰坐镇原辽西京(今山西大同),与宗泽对峙,之后在年底十二月左右,派出了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那位将军。

  完颜宗弼出场。

  完颜宗弼,本名斡啜、斡出、晃斡出,或者叫“兀术”。没错,他就是家嘱户晓的完颜兀术,至于通常叫的“金兀术”,那是一种荣耀。

  他是金国的兀术,以国为姓,是对当时最重要最了不起的一位军人的尊称。也就是说,金国人爱他。查一下他的家谱,真是顶级的权贵,他是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第4个儿子,人称四太子殿下。那么想一下,为什么大太子、二太子这些年来南征北战,灭国屠城,显赫得掉渣,他这时候才冒出来呢?

  因为他二哥死了。

  完颜宗望在这一年的六月间,也就是宗泽到达开封城前后突然病死了。这对金国是无可估量的损失,至少在军队方面,接近一半的军队体系没了领导。要怎样弥补呢,第一,得像宗望一样,有宗室最浓的血统;第二,有战功。

  战功是完颜宗弼的软肋,截止到这时为止,他只是个军队里的随行人员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iaoniu8.com。小牛吧手机版:https://m.xiaoniu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